太阳集团tcy8722最早源于1995年设立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,先后历经人文与社会科学系、传媒与艺术设计系等,2017年,正式更名为太阳集团tcy8722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99人,其中,本科生1329人。
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党建引领,人才兴院,学科强院,质量立院,文化育院,服务树院,扎实推进三全育人,持续推动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业务融合发展。现有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样板党支部1个,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三星级党支部1个,基层党支部工作案例入选《首批广西高校党建创新典型案例》。
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5人,其中,专任教师52人。专任教师中,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人,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5人,其中,教授3人。现有中国青年创业导师、广西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家、广西“火炬”创业导师、桂林市文旅人才后备库入库人才、“启航学者”等优秀人才。
学院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场所 28个,包括专业实验室16个,实训场所12个。建有航天文化与新媒体创意工作室、平面设计实验室、数码插画实验室、创意设计实验室、摄影摄像实验室、影视动漫制作实验室、工艺造型设计实验室、模型制作实训室、室内设计工艺室等实验实训场所。教学科研实验设备1800余套,仪器设备总值1053万余元。
学院加强学科建设,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,突出学生航天品质、专业特质培育,确立“技艺融合”的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。学院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设计创意教学中心,广西壮族自治区动漫人才培养基地,桂林文旅新媒体协会副会长单位。现设置有视觉传达设计、数字媒体技术、产品设计3个本科专业及动漫制作技术、建筑室内设计2个专科专业。《字体设计》《招贴设计》《中外艺术设计史》等三门课程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,《招贴设计》《字体设计》等2门课程获批广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2023年,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评自治区“四星级”专业。
学院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工作,建有虚拟现实实验室、桂北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,现有航天文化与区域文化传承设计团队、智能创意与虚拟现实技术科技创新团队、传媒与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团队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等一批教学科研团队。近年来,学院共获得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57项。其中,国家级教研科研项目2项,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10项,市厅级及横向项目35项;发表学术论文151篇,其中,国内外权威期刊29篇;获得知识产权授权127项,其中,发明专利25项。学院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;学院教师撰写的咨询报告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采纳。
学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+创新创业大赛、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、“挑战杯”创新创业大赛、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,时报金犊奖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,获国家级奖励14项,省部级奖励344项,其中一等奖50项。近年来,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持续保持在90%以上,20余名应届毕业生被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天津理工大学、广西艺术学院等单位录取为硕士研究生。学院连年获得“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达标单位”称号,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。
学院坚持围绕学校“航天精神铸魂,航天文化育人”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,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,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民族民俗文化与中国航天文化传承创新,学院建有美育与文化传承研学基地,扎实开展“艺航同行”文化创意系列活动,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民族民俗文化及中国航天文化的传承创新,提升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新成效,构建新时代文化育人新格局。近年来,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活动。其中,在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中,获得一等奖3项,二等奖4项,三等奖11项。
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念,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实践,不断拓展服务地方、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和成效。学院成立有艺航陶瓷工作室、艺航听说新媒体工作室等9个工作室,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创意设计、传播推广服务等,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。学院与广西耀象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、北京京拍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桂林市靖江王陵博物馆、桂林正道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、广西易苑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践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,联合开展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文化传承、社会服务、就业创业等工作。
(数据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1日)